中国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治指南(2016年版)(续)

发布日期:
2016-06-29
出处: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6,37(06):368-372.
摘要: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结合更新的国内外临床证据,并参考2013年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四次修订版)》、美国感染学会(IDSA)2016年《念珠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2010年《隐球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2008年《曲霉菌感染临床实践指南》、2014年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学会《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侵袭性真菌感染》、2008年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侵袭性真菌病修订定义》等文件,对2009年版《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修订,以期为实体器官移植和相关学科的同道提供帮助。

在本版指南中,“侵袭性真菌病”的概念代替了此前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感染”着重描述的是病原菌与宿主的一种共存状态,而“病”则描述的是病原菌在体内侵袭、繁殖造成器官组织损伤的病理现象,更能反映一种病理状态。

本文是该指南的下部分内容。

展开

部分内容仅可在
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

阅读免费指南
发送到邮箱

收藏

分享

评论
提交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上传者信息
478708
于2017-02-16上传
编者信息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是我国器官移植学界的最高学术组织,以推动国内外器官移植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器官移植的医疗、教学、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器官移植专科医师和广大患者为宗旨,相关期刊《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置顶